BloggerAds廣告聯播

小時候,我既膽小又暴躁。膽小來自於思考,進而害怕很多可能性;害怕死亡、災厄、時空跳躍,以及不可忤逆的命運。暴躁來自於生活,進而憤恨很多現實性;對事物運行的不完美感到憤怒,對人與人之間的誤解感到憎恨。不論是理智還是生活,不安的鬼魅總是纏繞著我;也暗中埋下了叛逆的種子,讓我在面對世界甚或自我時總有種莫名的隔閡。然而,此隔閡所支撐的並非上對下的俯視,反而更像是下對上的仰望;看著那些不思考的人能活得快樂、只順服的人能活得順遂,想太多的我卻處處碰壁,彷彿是劣等生物。這種不如人的感受,加以其他種種因素的侷限,形成了某種近乎於自卑的趨向;儘管當時不自覺,但這正是我日後所極力擺脫的。

 

約莫十年前,也就是小五那年,我終於從壓抑之中覺醒;意識到唯有變得更強,才能夠超越這種不對稱的結構。此時,所有的卑下都成為助力;不但是賭上尊嚴的吶喊,更彰顯了成功的可貴。於是,我陶醉於在不平等的立足點以下犯上:讀書的時候,就是想靠自己讀來勝過那些成天補習、請教老師甚或和老師套交情的人;下棋的時候,就是想靠蠻橫的攻殺來勝過那些死背定石、或是很擅長佈局的人;打牌的時候,就是想靠巧思的構築和周延的預判來勝過那些牌組名貴、或是滿手好牌的人;打球的時候,就是想靠苦練與觀念來勝過那些身材占盡優勢的人;玩遊戲的時候,就是想靠操作來勝過那些課金買裝備的人。我不在乎吃虧,因為那不但是強者應有的慈悲,也能讓人變得更加孤絕與強大。

fallsky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本次閱讀的〈《老殘遊記》新論〉當中,夏志清提到「最末兩回,正好證明劉鶚並不是不會撰述面面俱圓的故事的。前十八回,劉鶚並沒有這樣做,大抵是因為他不滿前人以情節plot為中心的小說,又有野心包攬更高更複雜的完整性」。對於《老殘遊記》在情節上的不完整性,這段論述提供了兩層理由:第一,劉鶚不希望小說以情節為中心;第二,劉鶚想涵蓋更完整的複雜細節。這兩者之間看似有著某種悖論性,因為前者不顧完整性,而後者追求完整性;然而,它們都具有揭露細節的傾向。

 

在存在主義的研究經典《非理性的人》當中,談到現代藝術對存在主義的證言;其認為在現代的藝術與文學當中,有著「高潮之推翻」的變革。在傳統的西方繪畫當中,空間的配置有主客之分,背景只是附屬於主題;而近代的立體主義揚棄了這種「圖畫高潮」的觀念,使得消極空間的重要性不亞於積極空間,呈現出現代藝術「反高潮」的轉折。而現代的文學也是如此。亞里斯多德的《詩學》作為重要的文學傳統,講求戲劇的開頭、中腰與結尾;而近代「意識流」寫作手法的興起,以喬伊斯的《尤里西斯》為經典中的經典,其中的水平式發展讓我們找不到傳統高潮的影子,而其揭露的是本來就繁複、晦澀而難以理解的真實世界。傳統的藝術與文學受制於形式、受制於邏輯與必然性,而現代的轉折揭露了「我們的存在本身從來不是那麼回事」。由此觀之,《老殘遊記》在「黃河結冰記」等段落所使用的「意識流」手法,其實也隱含著這種現代性的轉折。再加上夏志清指出「中國小說向來對主角的主觀心境不肯著力描寫」,更彰顯了劉鶚此手法的創新、獨到與深具革命性之處。而前文所提到的「悖論性」,其實來自於對「完整性」意義的不同界定。「不希望以小說情節為中心」是不顧「虛構的完整性」,而「想涵蓋更完整的複雜細節」是追求「真實的完整性」,來自於揭露真實世界的企圖。

文章標籤

fallsky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. 範圍

文章標籤

fallsky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. 範圍

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》;選讀。

1. 摘要

文章標籤

fallsky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. 範圍

《如何閱讀文學》p.112~~124

1. 摘要

文章標籤

fallsky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一) 色諾芬尼(Xenophanes)

古典懷疑論起源於色諾芬尼,其思想主要可以分為兩面來看:在消極面上,是對於「擬人化(anthropomorphic)神學概念」的否定;在積極面上,是對於「單一神論(monotheism)」的肯定。

首先,他認為人對事物的理解必然受到文化環境的影響,並以對神祇的描述為例:某地的諸神具有獅子鼻與黑髮,而另一地的諸神具有灰眼睛與紅髮;而這些特徵都正好是當地人的特徵,可知諸神是從當地人的形象擬人化而來;倘若禽獸有能力描繪諸神形象,則諸神就會長得像禽獸。因此,他認為擬人化的神是虛假的。更甚者,他對這些迷思進行溯源,進而認定荷馬與赫希爾德就是罪魁禍首:是他們所寫的神話與史詩宣揚了擬人化的「多神論(polytheism)」,而且還把各種卑賤可恥的罪惡歸咎於諸神,這正是社會道德淪喪的根本原因。又因此,要改善這樣的風氣,根本之道就是宗教改革。

文章標籤

fallsky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. 範圍

錢鍾書《圍城》第一章

1. 摘要

文章標籤

fallsky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. 範圍

《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》第294-304頁
第二十六章〈他是認真的嗎?談談反諷〉

文章標籤

fallsky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. 範圍

楊思溫燕山逢故人

1. 摘要

文章標籤

fallsky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服務心得2015.10.12

上週的心得談到「人如何在虛無當中找尋方向」,所提供的可能性是「內在所殘存的回憶與價值」。不過,並非每個人都有如此可靠的內在,但外在的環境卻是相對穩定的。那麼,我們有機會從外在當中,找到自己的方向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。只是對認知障礙的老人來說,接收外在世界的資訊甚或是引導是很不容易的;另一方面,倘若全盤接收,是否會有喪失「主體性」的可能呢

我認為並不完全。即使自己過去的價值、意義與方向多已遺忘,但仍有些殘存在他者身上;也就是說,就算遺忘了過去,你的過去也早已對他人產生影響,進而讓他人回來影響你。而這樣的影響,並非完全不由自主,反而有著主體性的痕跡。整體而言,我們的人際互動是龐雜的價值網絡;在其中,自我被他者所影響,同時也在影響著他者;而被自我所影響的他者又會再回來影響自我,我們所信仰的價值就這麼流轉不息。

文章標籤

fallsky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4